-
主持人
沈锎洋: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和首都之窗联合推出的在线访谈栏目,我是主持人沈锎洋。
聚焦市民出行需求,改善出行体验,让市民出行更便捷,让城市更有活力。今天我们来和大家聊一聊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综合交通体系的相关话题。您也可以通过首都之窗快手号和首都之窗抖音号收看节目,并参与本期话题讨论。
首先,为您介绍一下本期的嘉宾,他们分别是: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交通综合治理处 副处长 杨广岳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地面公交运营管理处 一级主任科员 马立光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处 二级主任科员 张山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静态交通管理处 三级主任科员 尹志鑫
欢迎各位,刚才我们说了今天的话题是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综合交通体系。首先请杨处长介绍一下“构建以轨道为骨干的综合交通体系”工作提出的背景。
-
嘉宾
杨广岳: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加强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互补融合,引导形成‘鱼骨状’交通结构。”从国际超大城市交通发展来看,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综合交通体系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主要手段,也是大城市交通治理的治本之策。
轨道交通的客运量占比公共交通已经不断地增加,目前已经达到了62%,今后要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的效益。另一方面,从国际超大城市交通发展来看,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综合交通体系也是解决城市问题的主要手段,是大城市交通治理的治本之策。
-
主持人
沈锎洋:我们注意到其中有个词叫"鱼骨状"交通结构,还请介绍一下是怎样的一种模式。
-
嘉宾
杨广岳:“鱼骨”状结构顾名思义,一根主骨架,骨架上有很多鱼刺,整个结构搭建成为一整个鱼骨,少了哪一段都不完整。转换到我们的大交通上,我们的轨道交通就是鱼的主骨架,地面公交、共享单车等其他交通方式就是鱼刺,构建起城市交通的整体结构。也就是说,我们把发展轨道交通作为解决大城市病的有效途径,加快完善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支撑、多种出行方式为补充的综合交通体系,引导土地、城市功能等要素向轨道交通车站及沿线集聚发展,推动各种交通方式围绕轨道交通布局优化、做好衔接,同时优化调整地面公交、共享单车、驻车换乘等接驳条件。
这样就引导形成“鱼骨状”的交通结构。
-
主持人
沈锎洋:明白了,也就是说咱们的轨道交通是鱼的主干,其他的地面公交就是分散出来的鱼刺。对于这样的具体的做法又是什么呢?
-
嘉宾
杨广岳: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以轨道交通为骨干,还是要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大运量、准时准点的优势,除新建轨道线路外,还要通过实施跨线运营、大站快车等方式来提高既有线的运力和速度;要推动已建未开通的地铁出入口应开尽开、应开早开,加强轨道站点与周边建筑连通水平。
其次,要充分发挥公交的支撑作用,重点围绕分担轨道压力、弥补轨道空白、接驳轨道的客流,优化调整公交线网和站点。优化产品的供给,提升服务的水平。这方面比如说杭州市创新提出了“公交六进”服务,实现公交进学校、进企业、进园区、进医院、进中心、进小区,大幅提升公交精准化的服务水平,这是以地面公交为支撑。
最后,多种出行方式为补充,主要做好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接驳,重点缓解地铁站周边非机动车停车矛盾;同时营造高品质的慢行出行环境,比如推出“风雨连廊”建设,实现地铁出入口与公交站点、大型建筑无缝连接,提升城市慢行交通品质与市民公共交通出行意愿。
-
主持人
沈锎洋:谢谢您的介绍。刚才了解了这项工作的相关背景,下面,我们想了解一下这个工作思路都有哪些。首先了解一下轨道交通方面的工作思路。
-
嘉宾
张山:好的,主持人,结合“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支撑多种出行方式为补充的综合交通体系”工作要求,我们主要围绕两方面下功夫。一是积极加快推进新线的建设开通,持续扩大轨道线网覆盖,提升轨道出行通达性;二是持续优化既有线网,进一步提升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和服务水平,增强轨道交通骨干作用。
-
主持人
沈锎洋:按照刚才介绍的构建以轨道为骨干,地面公交为支撑的要求,地面公交行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又是什么呢?
-
嘉宾
马立光:主要是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明晰关系定位。深入分析轨道交通、地面公交、自行车等交通方式的现状结构。进一步明晰各类交通方式的关系定位,明确了轨道交通服务中长距离出行、地面公交服务中短距离出行功能定位,通过增减结合,持续优化调整公交线网,提高公交接驳地铁的便捷度,突出公交对地铁的支撑作用,构建公交地铁的协同发展模式,
二是健全服务评价指标。构建了包含责任事故、轨道与公交换乘距离小于50米比例等指标,涵盖公交安全、便捷、高效等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地面公交运行情况进行系统分析评估,便于更加科学地开展公交线网优化工作。
三是持续优化线网布局和公交服务。以需求为导向,优化服务,积极稳妥地推进地面公交线网优化工作。充分考虑群众通勤、通学、通医等不同需求,不断提升地面公交服务质效。通过缩短与轨道交通接驳距离、站点复用等措施,推动公交站点布局优化,更好地方便群众出行。通过更为精细化的管理水平、车辆调度水平,推进公交到站准点率的提升,提升乘坐公交的体验感。
未来,中心城区将以公交接驳地铁为主,远郊区由公交替代地铁覆盖服务不足。大力发展通游、通医等通字头线路和接驳地铁的微循环公交线路,实现公交和轨道的“两网融合”。
-
主持人
沈锎洋:除了刚才说到的轨道交通和公交,其实道路及停车接驳优化方面也是极为重要的,能不能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整体工作思路呢?
-
嘉宾
张山:好的,主持人。在机动车停车方面,我委以缓解停车难、改善停车秩序为目标,按照分区分类的治理思路,深入分析停车资源供需结构性矛盾症结,统筹新增建设、错时共享、规范管理、智慧服务等各类措施手段,综合施策提高停车设施供给和服务水平。
另外一方面,非机动车停放方面,我们主要围绕轨道交通站点、大客流公交场站持续开展非机动车停放秩序治理,通过优化停放设施供给、加强运营调度管理、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培育良好停放习惯等措施,进一步改善停放秩序。
-
主持人
沈锎洋:谢谢您的介绍。刚才我们了解了相关工作的整体工作思路,既然要以轨道交通作为骨干,轨道交通既有线网的基本情况也我们介绍一下。
-
嘉宾
张山:那我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目前我市轨道交通基本情况:我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836公里,运营线路27条,运营车站490座,换乘站83座。线路覆盖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门头沟、房山、大兴、昌平、顺义、通州区12个行政区和亦庄经济开发区。除有轨电车亦庄T1线属亦庄经济开发区自建自管外,其他26条线路均属市建市管线路。我市城市轨道交通路网总体呈现“环线+棋盘+放射”构架,2号线、10号线作为环线,串联了大部分穿城的长大线路,1号线、6号线、7号线等横跨东西, 4号线、5号线、8号线等贯通南北,房山线、大兴线、亦庄线、昌平线、15号线、八通线等辐射新城。随着近年来路网优化提升改造,实现了1号线与八通线贯通运营、房山线与9号线跨线运营,不仅是房山、通州区域的乘客出行效率有了很大提升,而且路网的直达性得到了持续完善。
-
主持人
沈锎洋:那我们听说今年其实咱们也有一些新的线路即将要开通,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今年计划开通哪几条新的线路呢?
-
嘉宾
张山:是这样。2024年,按照市重大办建设计划开通3号线、12号线、昌平线南延一期剩余段,路网通达性和便捷程度将进一步提升。昌平线南延剩余路段的开通可方便从昌平直达北三环,3号线和12号线将填补东坝地区轨道空白,特别是3号线“十一”前开通运营,将实现朝阳站地铁接驳,方便乘客出行。
-
主持人
沈锎洋:我们也特别期待这几条线的开通,相信这几条线的开通也会大大的提升附近居民出行的便利条件。对于地面公交,我市公交网线优化,提质增效今年的工作重点又是什么呢?
-
嘉宾
马立光:一是科学调整公交线网,提升常规公交吸引力。通过大数据手段,开展基础调查研究,掌握乘客出行规律。持续开展好地面公交线网优化工作,全年计划调整线路不少于90条。在公交干线、大客流线路、人员密集区域和早晚高峰时段,加大运力投入、缩小运营间隔。落实公交地铁两网融合,增强地铁未覆盖区域的公交服务,加强与地铁站点接驳思维,全市地铁车站出入口换乘距离小于50米的站点占比力争达到88%,同时增加337公里的地面公交线网覆盖,优化线路25条。以三大文化建筑、特色小镇、副中心站等新功能组团发展建设为契机,优化城市副中心区域内地面公交线网布局。综合分析不同年龄人群、不同时段乘客的出行规律,加大运力投入、缩小运营间隔。同时强化“七站两场”的服务保障能力。
二是开拓创新,提升多样化公交服务能力。在认真总结通学公交开行经验的基础上,在目前273条通学公交线路、500辆通学车,服务106所学校、日均1.84万人次的基础上,深入学校、社区调研排摸需求,推动新购置200辆通学车,为秋季开学进一步扩大运营规模做好准备。
今年以来,我委已多次会同市卫健委、市文旅局、市文物局等行业管理部门,围绕重点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就医集散点开行通医公交,满足老年人乘车就医需要。发展“公交+旅游”,深挖旅游客流潜力,拓展通游公交市场。同时把握公交和商务出行各自特点,扩大定制公交规模,拓展企业定制专线业务。同时围绕城市地标景点,探索开行旅游观光巴士。同时加强“七站两场”和城市副中心服务保障,“一站一策”制定优化运营服务保障方案。
-
主持人
沈锎洋:除了刚才咱们说的轨道交通的新线路,公交线网优化提质增效以外,关于提升机动车停车管理服务方面也是很多市民朋友非常关注和关注的方面,在这个方面有哪些新的举措核计划吗?
-
嘉宾
尹志鑫:主持人,我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今年我们在提升停车管理服务方面,着重发展智慧引导,我委按照《澳门新濠天地》要求,现在已经汇集完成了全市经营性备案停车设施的动静态数据,并制定了《新濠天地赌场》地方标准,贯彻、督促各区停车管理部门和行业企业掌握标准中的各项要求,推动公共停车场智慧化达标。
目前,我委通过MaaS平台已经将所有的道路停车位,一共有1354条道路、11.43万个车位,以及1388个备案停车场、59.24万个停车位的动静态数据向高德百度等地图服务企业共享,我们支持企业依法依规为公众提供停车信息引导服务。市民朋友在到达目的地之前,可通过地图软件查询周边停车资源,以及它的使用状态,按照空余引导前往适宜的停放点位进行换乘,使接驳更加的便捷。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达标一批、共享一批”的原则,继续推进提升备案停车设施的数据质量,持续扩大信息发布范围,同时组织P+R停车场运营企业研究公共交通乘车记录自动识别功能,打通相关的系统平台,接驳服务更加的优化。
-
主持人
沈锎洋:我也了解到在方便市民获取停车泊位信息的同时,市交通委今年也在加大停车资源供给,这方面是否可具体向市民朋友介绍一下。
-
嘉宾
尹志鑫:好的,我们在提升智慧化服务、提高停车位使用效率的同时,也在加大供给力度。
今年,我委会同发改、住建、规划、公安交管等相关部门,指导、组织各区通过梳理辖区内老旧厂房和低效楼宇改造、街区更新、背街小巷,这些专项的资源,加强横向沟通协作,形成了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台账和拟建设停车设施的项目清单,同时推进既有停车设施有偿错时共享开放。
截至目前,各区已初步建设完工11801个车位,并新增了6289个有偿错时共享停车位。此外,北京静态公司还开发了一个小程序“北京静态交通共享停车”,市民朋友可以通过这个小程序,查询城六区全部错时共享停车位信息,部分停车场还可提供停车业务线上办理。如果市民在查询后,发现轨道交通站点周边无适合的停车资源,还可在线填报需求,我们可以通过系统来实现精准对接。
-
主持人
沈锎洋:我觉得这个方式方法非常的好,我觉得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缓解很多老旧小区停车难的问题。
我们知道过去这几年,北京共享单车高速发展的几年,共享单车为首都市民提供了安全、便捷、绿色的出行服务。围绕轨道交通站点,今年共享单车接驳方面有什么新措施吗?
-
嘉宾
尹志鑫:主持人,在回答您的问题前,想先跟大家分享一组数据。2024年上半年,全市共享单车骑行量4.94亿人次,日均骑行量271.29万人次,同比2023年上半年增加了22.59%,可以看出市民选择共享单车出行的意愿持续提升。
今年,我委围绕轨道交通站点,下大力气做实共享单车硬件支撑。一方面,加大停放区施划力度。一级重点治理轨道交通站点出入口150米范围内,我们已经增设施划了1.02万个停车位,实现了“应划尽划”。同时也在指导各区按照“科学、规范、精准、高效”标准,开展停放区坐标采集、核查及优化工作,形成共享单车停放设施信息一张图,并且我们通过持续推送至三家企业客户端,辅助企业导航功能,可通过企业客户端便利查找停放区位置,进一步提高市民接驳便利性。
另一方面,推动三家共享单车运营企业更新置换高精度定位车辆。相信市民朋友在骑行过程中也能发现,现在路面上新的共享单车越来越多了。我们在骑行安全性和舒适性提高的同时,定位精度也在不断地提升。目前,全市所有报备运营的99.14万辆共享单车已全部更新置换为高精度定位车辆。在此也提醒广大市民朋友,在骑行前可以查看企业客户端的提示,做到文明骑行、有序停放,避免扣分、扣费等情况。
-
主持人
沈锎洋:是的,在此要特别提醒市民朋友们,我们尽量做到文明骑行,有序停放,一起共同为首都交通的环境做出我们自己的努力。
刚才聊完了今年工作的整体情况,关于构建以轨道为骨干的综合交通体系,今年还有什么样的工作计划安排吗?
-
嘉宾
杨广岳: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综合交通体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从规划到建设再到治理都要坚持目标导向,“一站一策”、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今年我们依托市交通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平台,已经明确了今年的工作计划。主要是两个方面:
一方面,在今年的市交通综合治理行动计划里已有44项任务与此项工作相关,包括优化提升既有轨道线网、推进轨道公交“两网融合”、加强机动车停车设施供给与管理等等,这些任务我们将持续按计划落实。
另一方面,我们选取市民关注、方案可行、效果明显的6个方面11项示范项目加快推动落实。一是构建“两网融合”指标体系,全面评估轨道公交融合水平和指导地面公交线网优化;调整北七家、天通苑地区部分公交线路,加强与地铁17号线各站的接驳,分担5号线压力。二是提升公交场站总体利用水平,实施天桥原917路公交场站综合改造。三是选取地铁16号线、燕房线具备条件的站点试点地面公交“一场多驿”,持续缩短轨道公交换乘距离。四是开通地铁新宫站D口和学院桥站D2口2个尾工,更大力度推动未实现规划的轨道车站出入站口应开尽开,应开早开。五是推动地铁16号线西北旺站与万象汇商场、地铁大兴线新宫站与丰台大悦春风里商场、地铁14号线丽泽商务区站与丽泽SOHO商业楼等3处轨道站点与周边商业设施连通,进一步增强轨道吸引力和消费便捷度。六是以地铁中关村站和同济南路站2个站点为试点,深化提升出入口周边非机动车停放管理。目前各项任务正在按计划推进,预计在年内会全部完成。
-
主持人
沈锎洋:谢谢您的介绍。在持续推动轨道车站与周边商业服务设施互联互通方面,有什么样具体的进展吗?也给我们介绍一下。
-
嘉宾
张山:好的。自2003年以来,北京轨道交通积极探索、鼓励支持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建筑一体化连通。规划阶段,有明确连通条件的,编制形成一体化规划方案,尽可能实现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建设阶段,积极推动周边建筑随轨道同步建设连通,不能随轨道实施的,预留一体化连通衔接条件,满足周边建筑后期与地铁连通需求;运营阶段,按照地铁保护区施工作业管理程序,以“谁受益、谁投资、谁管理”为原则,积极配合周边建筑单位办理规划手续、建设实施及接口开通工作。
为提升地铁车站与周边商业楼宇联通性,使市民乘客出行更加便捷,近年来多座地铁车站开通了与周边商业楼宇的连通口。2024年5月,先后开通了地铁14号线丽泽商务区站与丽泽SOHO商业连通口以及地铁16号线西北旺站与万象汇商业连通口。
-
主持人
沈锎洋:您提到的地铁车站商业连通口的情况,我想问一下地铁车站商业连通口未来会如何发展?
-
嘉宾
张山:商业楼宇与地铁车站的连通,能够提升市民乘客出行的便利度,未来,我们将继续支持、鼓励各类商业楼宇在规划建设阶段充分考虑与周边临近的地铁车站实现连通。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引领作用,提高与交通枢纽、商圈、住宅区、医院、学校等公共、商业建筑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为市民提供高质量、安全便捷的出行服务保障。
-
主持人
沈锎洋:目前,在推进公交、地铁两网融合方面都开展了哪些工作呢?给我们介绍一下。
-
嘉宾
马立光:一是推进线网融合。围绕分担轨道压力、接驳轨道客流优化调整公交线网。如调整、新开微循环线路,接驳地铁8号线、9号线、13号线,消减了与地铁13号线、14号线、房山线、燕房线的并行线路等。推动地面公交分担地铁车站大客流,通过增加定制通勤车等举措分担地铁客流,有效缩短了排队时间。同时,强化公交对地铁的支撑能力。目前我市中心城区共有微循环线路359条,主要服务轨道和公交干线站点周边,线路长度一般在3-8公里左右,提供居住区、就业区与轨道站点、公交干线站点之间的接驳服务或者短距离通勤通学服务,日运送乘客44万余人次。
二是推进站点融合。按照公交站位与居民小区、地铁站点距离“应短尽短、应挪尽挪”的原则,结合2024年重点任务示范项目,组织交研院、公交集团对全市既有380个轨道站点现状公交接驳距离进行了梳理。正在推动饶乐府、苏庄、马连洼、永丰南等站4处地铁站周边公交站点实施50米换乘优化工作,目前饶乐府站港湾改造工作已经完成,企业已经制定了引入线路方案设计,将于近期公示后实施引入接驳公交线路措施实现50米内公交换乘。
-
主持人
沈锎洋:刚才我们聊到了公交地铁两网融合方面的优化方案,提到轨道站点周边非机动车停放秩序治理,有没有什么示范项目或者典型案例可以跟市民朋友们分享?
-
嘉宾
尹志鑫:前期,我委按照“站点分级,分类施策;标准引领,规范建设”总体思路,将全市轨道站点分为红色重点治理站点、黄色常态治理站点、绿色动态监测站点,滚动治理。以4号线地铁中关村站为例,周边存在骑行停放需求大、各站口停放需求不平衡等特点,西侧站口非机动车停车场充裕,东侧站口非机动车停放空间不足,非机动车淤积情况较严重。经现场踏勘、停放需求摸底后,我委会同海淀区因地制宜,落实了一系列解决措施。
首先,在挖潜停放空间方面,一是新增路外非机动车停车场,针对B口非机动车停车场空间不足问题,会同属地街道挖潜了周边公共空间约120平米,可以增加非机动车停车位80个。二是挖潜中关村科贸电子城门前三包范围,在建筑红线内新增设1处非机动车的停放区,可停放车辆120辆。三是优化提升C3口的背面科贸南侧现状非机动车的停车设施,施划停车位线,可以增加停放车辆150辆。在完善引导标识方面,按照《新濠天地赌场》要求,安装了标志牌10块、辅助标志牌5块、自行车停车位103组。在优化改造提升方面,拆除B口已失去功能的花坛围挡,将四环的步道与非机动车停车场之间的台阶改为了缓坡,这样更方便市民将车辆推行至非机动车停放区。
-
主持人
沈锎洋:好的,对于轨道交通本身下一步又有哪些具体的措施来提升相关的服务水平呢?
-
嘉宾
张山:为立足乘客需求,提升服务水平,我们主要在几个方面进一步细化服务保障措施。
第一,提升运力保障方面
一是构建全域快速轨道网,通过增加越行线、开行大站快车、建设通勤快线等方式缩短长距离通勤时间;二是通过缩小发车间隔、开行大小交路等方式,提高高峰拥挤断面供给能力,优化轨道交通服务。其中,6号线越行大站快车效果较为显著。
第二,提升多元化服务保障方面
一是加强节假日运输服务保障,为进一步做好“七站两场”接驳运输保障工作,在春节、五一、端午等节假日期间,我委加强与铁路、机场等部门的沟通,有针对性的做好客流集中到达应对工作,其中4号线北京南站每周五周日开展常态化延时,7号线、9号线、14号线、19号线、大行机场线等,在确保运营安全的前提下克服了重重困难,通过延时运营有效缓解了七站两场客流压力和交通接驳需求。二是加强重大活动保障,我委立足本职,充分发挥轨道交通骨干作用,积极配合市文旅局、市公安局以及属地等部门通过协同联动与会商保障机制,重点围绕三管两场,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制定了轨道交通专项保障方案,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满足市民游客的轨道出行需求。三是加强外籍旅客服务保障,按照市政府《澳门新濠天地》,我委深入研究轨道交通外卡购票方案,着力提升外籍旅客支付便利性,增强轨道交通吸引力,于2024年5月底在全网地铁车站人工售票窗口布设了1087台支付终端,并于6月1日起正式启用,实现了外卡支付购票功能,同时也正在大力推进外卡拍卡过闸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需求端为导向,紧扣通畅、便捷与安全,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细致高效做好轨道交通安全服务保障工作,为市民游客提供高效、安全、优质的轨道交通服务。
-
主持人
沈锎洋:对于公交线网优化下一步有哪些具体的措施呢?
-
嘉宾
马立光:今年5月,市政府牵头成立了市领导牵头的公交线网优化市级工作专班,市交通委、市公安交管局、公交等运输企业、交通研究机构等共同参加,积极转变发展思路,优化调整公交线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相关工作。
一是减重复。一方面减少与轨道重复线路,另一方面减少公交自身重复线路。今年计划调整撤销线路不少于90条,日减少3.3万公里,进一步提高公交运营效能。二是增覆盖。推进公交地铁一张图、一张网,增强地铁未覆盖区域的公交服务,加强与地铁站点接驳,今年预计增加337公里地面公交线网覆盖,新增或优化线路25条。三是便接驳。持续优化公交地铁接驳,全市地铁车站出入口换乘距离小于50米的站点占比达到88%。四是提运速。在公交干线、大客流线路、人员密集区域和早晚高峰时段,加大运力投入、缩小运营间隔,提高公交的运行速度。五是多样化。持续深入学校、社区、医院、景点调研排摸学医景商公交出行需求,进一步扩大多样化公交线路的运营规模,更好地提供服务。
-
主持人
沈锎洋:刚才在介绍的过程当中也提到了,共享单车接驳轨道交通具有很明显的潮汐特征,其实我们在上下班的时候也能够很明显的感受到,在上下班的早晚高峰集中到达很容易引发车辆淤积,在秩序管理上,下一步有什么管理手段和计划?
-
嘉宾
尹志鑫:有的,主持人。
在今年年初,我委正式印发并实施了《澳门新濠天地》,指导各区持续扩大电子围栏技术应用。希望通过技术形式明确和技术路径统一,为各区电子围栏的设计、建设、运行、管理提供技术参考,力争年底前实现全部轨道交通站点电子围栏入栏管理。
此外,在有条件的轨道交通站点,我委已开展远端停放激励机制试点。所谓的激励机制试点,简单来说就是鼓励市民在停放资源紧张的轨道交通站点,选择远端的停车点位停放车辆,避免车辆在轨道交通站出入口周边产生大量的淤积。针对远端停放用户,企业将给与一定奖励,比如发放骑行卡等。目前劲松地铁站、望京地铁站等站点已开展了试点工作,三家共享单车企业也已经上线了相关的功能,累计成功引导用户远端停放8065人次。
下一步,我委将持续推动轨道交通站点和大客流公交场站周边非机动车停放秩序治理工作,进一步改善停放秩序,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接驳环境。
-
主持人
沈锎洋:谢谢您的介绍。今天听了各位嘉宾的分享,让我们了解了关于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综合交通体系相关工作的一些具体的情况。其实我觉得最根本我们的目的,还是为了改善咱们市民朋友的出行的方便和体验,同时也是让我们整个城市的交通变得更加的便捷、更加的绿色。
今天感谢各位嘉宾的到来和你们的分享,今天的节目就到这儿,感谢您的收看,再见。